科技部:支持上海建相关领域国家实验室,人才来沪赋予上海更大自主权

时间 • 2025-11-18 16:46:58
支持
上海
创新
科技

近日,《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发布,9月29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了科技部在发挥上海科创中心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方面的考虑。据悉,科技部正在布局上海组织实施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聚集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开展脑科学联合研究。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

李萌介绍,前不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一个数据,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跻身全球第12名,上海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强中名列第8名,表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支撑和引领作用,这其中就有在上海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贡献。

李萌提到,在“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进一步支持上海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别是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增强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策源功能。

据悉,科技部将支持上海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建设相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研布局。目前,国家在上海建立了4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这些前沿领域。科技部将把上海建设的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重组进程,进一步增强体系化能力。还要支持在上海的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布局一批基础性科学研究中心。

此外,科技部将联合相关部门支持上海发挥基础能力强和科研队伍强(人才强)这样的优势,承担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这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研发任务,探索央地协同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科教协同,构建企业牵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联合体。还要创新科技项目的管理服务方式,包括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这些项目研发新组织方式,不断丰富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

在打造长三角产业发展新引擎中,科技部将支持上海牵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做强做实做大,在集成电路、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海工装备、精准医疗等方面,培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中心,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高地”,共同设立长三角联合攻关基金,编制联合攻关实施方案,联合转化科技成果。此外,要充分发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载体作用。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以“科创+金融+产业”为抓手,支持G60科创走廊科技型产业发展,助推上海加快迈向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

据悉,科技部正在布局上海组织实施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聚集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开展脑科学联合研究。支持上海办好浦江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化论坛,形成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还要支持上海闵行面向国际的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形成联接国际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枢纽。李萌透露,2020年6月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吸引了1400多万项专利技术,4000多家科技型企业、547家服务机构注册,意向投资达到169亿元。

李萌还表示,科技部支持上海实行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培育政策和更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政策,包括充分激发在上海的各类创新主体,发挥它们在吸引高端人才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在吸引外国人来沪工作制度方面,赋予上海更大的自主权,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所急需的外国科技人才,包括申办工作许可,进一步放宽年龄、学历等方面的条件限制,还要支持上海率先开展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试验,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王田北京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