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阿来诗歌节”落幕,迟颜庆《马尔康笔记》获一等奖

时间 • 2025-11-16 08:00:16
诗人
诗歌

昨(22)日晚,2020马尔康·第二届“阿来诗歌节”原创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在马尔康市举行。颁奖典礼上,随着有序有篇章的文艺表演,29首获奖诗歌一一揭晓。

内蒙古诗人迟颜庆的诗作《马尔康笔记》获得一等奖;青海诗人李朝晖的诗作《走进马尔康经纬的叙述》、辽宁诗人姚德权诗作《马尔康,以火苗的思想捻亮一支红色歌谣》、辽宁诗人王爱民的诗作《一部书替雪山白头》获得二等奖;四川诗人木易的诗作《马尔康的树》、河北诗人张凡修的诗作《细雨中访马尔康札记兼致阿来》、四川诗人王唐银的诗作《情缘马尔康》、四川诗人周家琴的诗作《一个村庄的短札或抒情》和安徽诗人孙小疼的诗作《嘉绒圣地,词语里的马尔康》获得三等奖。此外,四川诗人鲜圣、江苏诗人张凌云、山东诗人郑安江等20位诗人的作品获得优秀奖。

迟颜庆获奖

阿来:希望大家为诗歌而来,来了解马尔康

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是马尔康市人,对于故乡举办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诗歌节,阿来表示,“能对当地文化建设,尤其是在文旅融合方面,能吸引更多的人去熟悉、了解并爱上这个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最好的”。阿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这么多人为诗歌、为文化来到马尔康,内心很高兴,举办“阿来诗歌节”的目的,也是想扩大这里的知名度。

纵观第二届“阿来诗歌节”,阿来认为从参赛诗人到诗歌作品均比第一届有了很大提升,“当然我们就很期待第三届、第四届越来越好”。

迟颜庆:我是从大草原走出来的诗人,我的诗一直在“寻根”

诗人迟颜庆的诗歌《马尔康笔记》获得了一等奖,在领奖现场,迟颜庆说,“我来自科尔沁草原。从科尔沁到马尔康,虽然隔着大半个中国,可也只隔着一首诗的距离。虽然两地相隔很远,可这片土地上生存的都是放牧灵魂的人,无论生死、轮回,我们都在撑起生命的重量。阿来先生就是这里长出的精彩诗行,成为一张中国当代文学的名片。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诗歌从马尔康走向全国,也会有更多的诗歌从全国走进马尔康。感谢诗歌,它像马尔康的雪山那样圣洁;感谢马尔康,让诗歌在今夜如此神圣。”

1978年迟颜庆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曾经在那里放牛、牧马,是个内心很宽阔的牧民。从1993年开始接触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草堂》《散文诗世界》等。在他的诗歌里,很大一部分是和那片一望无际的草原有关,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我来说,诗歌让自己心灵有了归宿,在你茫然无助的时候,诗歌会给你宁静的安慰。”

组委会给他的授奖词中写道:迟颜庆从马尔康神奇的风物景象中,构建出一个带有寻根意味的精神原乡,刻画了嘉绒文化中那些被现代性间断的灵魂,为“天下游子”重返心灵家园找到了诗性的途径。对此,迟颜庆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的人生轨迹和阿来有相似的地方,作为从大草原上走出来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游子寻根”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

马尔康笔记□迟颜庆(燕南飞)大藏寺的钟声,一槌一槌赶来那美,已无可救药梭磨河是可以穿透梦境的禅音,从云朵以及草木的凝视下穿过以牛羊的姿势,一步一步叩首这人世间的爱,就是像民谣那样,一口一口吃掉自己像土司戍守河流,一守就是一生一滴泪水戍守锅庄,一块暖玉戍守胸口在马尔康,茶马古道就是它的肋骨晾晒珍藏多年的经卷:每一堆篝火,每一声呼唤都是最惊险的动词。每一座雪山,我爱每一道经幡,我爱每一座碉楼,我爱每一个爱着或者爱过着的人们,我爱,我都爱月亮,已经成为青稞的知己。它从马塘村里游岀直游成一个人笔锋下的平仄,直游到悬崖边上千钧一发时,一声爱,已尘埃落定梭磨河,已成为村寨的一曲乡音成为仓央嘉措低诵时与他和弦的鸟鸣。酥油灯下,缝补一座古城的孤独让我再喊一声阿坝,每一缕经文和青稞的香味都能领着天下的游子回家把唐卡里的古韵都喊出来把雪山上的圣洁都捧出来把古老山寨里的音符都弹出来把嘉绒的骨血从乡愁中解救出来念一句经文,老寺中,便多了一粒尘埃归隐在马尔康,每一种爱,都像雪山那样圣洁,绽放在马尔康,青稞替你守着故乡爱河流爱钟声爱一群群牛羊被放牧在每个嘉绒汉子的心坎儿上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曾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