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10月15日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正式实施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面向社会招收
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
违法开展校外培训
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同时
令家长关注的
还有学前教育法草案
其中规定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
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
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那么
幼儿园哪些可以教
哪些不可以教?
从育儿教育科学的角度来讲
提前学习对孩子
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
家长“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真的正确吗?
如何科学对待孩子的潜质?
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
丁延庆
北京市朝阳区博雅来北幼儿园园长
马红
来到演播室
进行深入解读
幼儿园哪些可以教
哪些不可以教?
大家非常关注学前教育法草案,因为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机制当中很重要的一环,一直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去约束。那么,草案中提到的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主要指的是什么?
马红表示,对小学的孩子来说,刻意去学习一些反复、机械化的内容比较轻松。但是,在幼儿园就非要让孩子记住这些机械化的、日常生活中不是很用得着的东西,孩子是没有这个能力学的。
马红介绍,北京市朝阳区博雅来北幼儿园有一个3岁到6岁指南纲要,其中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几岁的孩子要学什么,比如数学类需要掌握什么,语言类需要掌握什么,都是有标准的。比如,20以内的加减法都是可以的,老师们会带着孩子认识钟表、兑换钱币,给孩子开设小超市、小医院、银行等,让孩子用游戏的方式认识数字。幼儿园都是三五岁的孩子,没有必要去背加法口诀等东西。但在游戏中,让孩子到银行去兑换钱,然后上超市去花钱、上医院去挂号、找零钱等,都是对数字的分解,孩子能够轻松掌握,并建立自信心。到了小学阶段,老师在应用题里具体化,孩子自然就明白了。所以,没必要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写出加几减几等于几。而且在医学上,孩子写字时可能会对小肌肉造成伤害,也可能会形成厌学,幼儿阶段的这种损伤是无法修复的。
幼儿园教育
重在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那么,从育儿教育科学的角度来讲,提前学习对孩子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
马红表示,孩子对所学的知识一点都不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会厌恶,会感到非常累。这些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轻松;但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太难了。占用孩子本该快乐的时间,去痛苦地学习;本该去锻炼大肌肉的时间,违背生理规律进行小肌肉的训练,这是令人痛心的。其实,教育工作真正面对的不是孩子的难受,更多的是做家长的工作。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不能横向比较,我们要纵向比较,这个孩子今天比昨天更好了。幼儿园一直在告诉小朋友错的问题要改过来,这叫养成教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整理自己的物品、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的时候不打扰别人……这些好习惯从幼儿园带到小学,小学老师教的东西,孩子就能够吸收进来。
家长“拔苗助长”式的教育
往往会适得其反
目前,教育的大环境还没有完全扭转过来,有的孩子提前学了,有的孩子没有学,这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自信。那么,这方面问题该如何调节?家长该怎么办?
丁延庆表示,他在为女儿补习的两个月期间,也曾过度焦虑。但回过头再看,毫无必要。他发现他的女儿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自主完成的。学校会培育孩子的荣誉感,在这种驱动之下孩子就会学的。所以,家长没必要给孩子“加码”,到三、四年级会重新“洗牌”。教育学课程论里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一个就是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这个理论把0岁到2岁叫感知运动阶段,3岁到6岁叫前逻辑阶段,7岁到9岁叫具象逻辑阶段,就是用逻辑能力的发生来界定。3岁到6岁的孩子没有逻辑能力,家长每天对他进行逻辑训练是荒唐的,没有任何意义。孩子到了6岁到7岁时再教那些知识,孩子自然就会了。孩子到了10岁又是一个台阶,没必要做那些无用功。而且,这个阶段也没有什么考试,到了小升初期有考试的时候,那些知识孩子自然也就会了。所以,孩子该努力的阶段就让他去努力,该高兴、游戏的阶段就让孩子高兴。最关键的问题是,过度干预把孩子们很宝贵的时间全用来干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了。
如何科学对待孩子的潜质?
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的潜质挖掘出来,比如奥数、外语等。那么,如果不提前学,家长怎么知道孩子具备哪些潜质?
丁延庆表示,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到了数学、英语,并自己表示感兴趣,那家长就要配合。而家长单方面的发现没有意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有天赋、喜欢这个领域,家长协助他就可以了。人很少能对自己的孩子形成一个客观的认知。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年级以前,人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后来都不晒娃了。其实,过去一直是错误认知,一些家长在这个错误认知的基础上做了好多不应该的事情。孩子自己想去学,大家可以配合他,他自己会去探索的。所以,学习不是灌输式、课程式地机械去学,配合就好。
丁延庆介绍,他有个同学曾评论,目前的基础教育就是在用造原子弹的方法造手榴弹。从国家的角度来说,给所有的孩子打开了很多路子。如果大家都尊重科学教育、都不“卷”了,我们的教育比现在要好得多。我们要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如果我们教育模式变正常了,一定比现在这种模式实现起来要容易得多。
观看完整视频
在教育中科学做好“加减法”
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升级
只有通过提高思想认识
优化教育方式
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教育课程建设
才能让孩子享受更加
科学化、体系化、长效化的教育服务
编导|李媛媛
摄像|李江杰、梁贵权、徐豫
编辑、视频剪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