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倒计时!高温环境下哪些人能领高温补贴?

时间 • 2025-07-26 04:36:51
劳动者
高温

本周日(7月20日)

我们就将进入三伏了

今年的三伏是近十年来首个较短三伏

三伏的时间看似压缩

但从前期经历的几场高温来看

本轮热度一点儿都没“缩水”

(图源:中国天气网)

高温酷暑环境下

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健康和权益?

↓↓↓

高温津贴及其发放标准

(图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也就是说,除高温户外作业可享受高温津贴外,对非露天工作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也是可以享有高温津贴的。

同时,高温津贴应以法定货币形式发放给劳动者,不得以发放清凉饮料、防暑降温用品等实物或各类有价证券代替。

以下为28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一览表,津贴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间。供大家参考。

(数据来源:各省份高温津贴发放标准政策文件)

劳动者因高温中暑

算工伤吗?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也就是说,可以认定工伤的中暑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中暑是由高温作业活动引发的;第二,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确诊为职业病。

此外,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中因中暑抢救无效死亡,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进行工伤认定。

上夜班能领取高温津贴吗?

高温津贴的发放条件与白班和夜班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还是看是否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形:

(1)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

(2)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

气温超过40度的高温天气

可以放假吗?

(图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并不一定是放假的意思。而且,如果你是室内工作者,那就更不符合了。

公司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怎么办?

(图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最高罚2万!高温津贴是工资,不是福利。

根据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四部门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或不按规定落实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劳动者可以向工会组织等寻求帮助。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工作时间、工资津贴规定,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对于高温津贴发放,双方存在劳动争议的,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缩减工时能不发高温津贴吗?

(图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夏季高温津贴。

由此可见,高温津贴发放条件只取决于工作环境是否为露天和工作环境的温度是多少,与劳动者露天工作时间长短并无关系,因此企业以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工时为由,不发放员工高温津贴,缺乏依据。

注:文本中所称“以上”摄氏度(℃)含本数,“以下”摄氏度(℃)不含本数。

夏季天气炎热

用人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

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广大劳动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注意防暑降温

共同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编辑|桑艺曼(实习)

责编|赵宁宁

主编|杨公元

监审|杨巍

来源|综合中国天气网、人民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人力资源杂志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