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规划所总工程师高艳丽:数字孪生可帮助城市推演达峰时间及中和时间
面对“双碳”目标,在今日(7日)下午举行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驱动低碳转型新跨越分论坛上,中国信通院规划所总工程师高艳丽提到了“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
所谓数字孪生城市,是指通过构建城市物理世界、网络虚拟空间的一一对应、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匹配、对应的“孪生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作为智慧城市领域的顶级专家,高艳丽指出,数字孪生能够帮助智慧城市实现对于整个城市中主体碳足迹的精准碳感知和检测。同时,数字孪生能够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治理,可以依靠碳大脑对整个城市与碳相关的数据进行碳数据分析。
这也意味着,这一模型可以根据数据,对城市达峰时间及中和时间进行科学的推演,并在一个区域内助推碳平衡。”
高艳丽透露,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级碳评价。
比如,在碳足迹追踪方面,通过对城市各类主体碳追踪,对人、企业、机构、行业、区县进行碳核查,城市可以实现碳数据可视化,构建一套模型算法,计算各主体的碳积分,纳入信用体系。碳达峰碳中和推演,则是根据城市各主体各要素的碳数据分析,模拟推演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点以及演进轨迹,制定精准的策略和举措。
眼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零碳智慧城市”是一个新词,也是一个热词。
“‘双碳’来了后,我们推出一个概念叫零碳智慧城市,其进一步强化了绿色发展,包括治理数字化、能源绿色化,加上整个设施终端的电气化。”高艳丽表示,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是要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将双碳目标的实现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中,如新开发项目强制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发产业项目必须通过碳排放强度评价,通过废弃物管理回收,减少垃圾填埋场的面积等。
同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力度,加大城市战略性基础设施如水、电、气、路灯、建筑、道路、桥梁等智能化转型升级,并加大感知体系对碳感知的支撑力度,以及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
此外,高艳丽还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比如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和行业绿色技术创新融合,并持续对传统产能进行绿色改造,引导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等。
“未来零碳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将在我们现在做的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包括建设数字政府等。”她表示,未来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或将在75%左右,依托可再生能源,未来我们还可打造零碳社区,零碳工业园区以及城市的零碳交通、零碳建筑等。
红星新闻记者邹悦摄影记者王欢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