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品供应如何保障?工信部答红星新闻:动态监测企业生产情况,积极推动智能化生产线建设
2021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今年年初国务院再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进行专项部署,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详细介绍了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长期以来纳入集采的药品、耗材品种数正持续增加,集采产品供应保障变得尤为重要,而如何才能保障中选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稳定供应,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就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周健在发布会上回应了红星新闻记者的提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改革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正积极开展中选产品生产供应保障工作。”周健表示,保供应工作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开展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生产动态监测。工信部已组织中标企业每月报送集采药品的生产、销售和库存数据,动态掌握生产的供应情况,及时分析研判,确保中标药品能够按照约定稳定供应。
二是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我们及时了解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强生产要素的保障,确保中选品种稳定生产。”周健说。
三是持续提升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周健表示,工信部正积极推动国家集中采购品种大规模、智能化生产线的建设,支持优势中选企业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或建设新的生产线,实现生产过程连续化,保持产品质量一致性,提升生产智能化和生产质量水平。
周健介绍,工信部下一步也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继续开展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可能影响生产供应的苗头性问题,保障中选品种能够稳定供应市场。
据悉,工信部也会切实督促企业做好中选品种的生产供应,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此外,还将集中攻坚医药产业短板难题,支持一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引导企业在生产工艺、高端辅料、制药设备等短板空白领域实现新突破。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