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自动驾驶试错不应该以消费者的生命为代价
无论此次事故调查得出何等结论,自动驾驶的试错成本都不应该以消费者的生命为代价,这应该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底线。
8月14日晚,一则31岁知名企业家林文钦因车祸离世的讣告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讣告称,8月12日14时,林文钦在驾驶蔚来ES8汽车时,启用了自动辅助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而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
据报道,对于此次事故是否与汽车领航辅助功能有关,林文钦的生前好友郑先生表示,目前高速交警还在调查当中。但据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显示,林文钦出事时是打开了汽车的“领航辅助”功能。
↑林文钦车祸现场。
发生交通事故并致人死亡,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蔚来作为汽车生产者与驾驶系统设计者有没有法律责任?特别是蔚来的驾驶系统对法律责任的承担是否有重大影响,这无疑最受人关注。对于蔚来的驾驶系统,各方描述也有不同,那究竟是讣文中所描述的“自动驾驶”,还是蔚来官方声明中的“自动辅助驾驶”?不同的描述背后,事故责任的承担有何不同?
01自动驾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自动驾驶的概念已越来越为社会所接受,一方面,汽车制造商欲图以自动驾驶改变传统驾车模式,通过宣传吸引乘用者;另一方面,乘用人特别是年轻人也开始乐意想象和接受汽车能够自动行走带来的享受。但一旦二者产生矛盾,交通事故就可能发生。
自动驾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看,具备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都可以被称为自动驾驶汽车。根据智能化程度的差异,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将自动驾驶分为5个等级,即从L1到L5,其中,L1-L2属于辅助驾驶阶段,L3-L5才属于自动驾驶阶段,从L2(部分自动驾驶)到L3(有条件自动驾驶)被视为真正的分水岭。
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法律法规角度,中国目前没有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这就意味着目前所谓自动驾驶的车辆均为L1、L2级,而这两个级别的自动驾驶的本质都是由系统提供驾驶辅助服务,只是辅助功能强弱有别。L2级指在特定的设计运行范围内,自动驾驶系统持续执行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的动态驾驶任务,驾驶员执行失效应对和监视自动驾驶系统。也就是说,如果行驶过程中车辆能同时自主控制方向和加速、制动的话,便是L2级的自动驾驶。
02自动驾驶引发事故谁来担责
在自动驾驶系统下,如果驾驶员在适宜自动驾驶系统应用的条件下使用了自动驾驶系统,并由此引发交通事故,因驾驶员已经将驾驶时的注意义务与驾驶操作交给了自动驾驶系统,其对于事故的发生就没有过错,故无须担责,责任应由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者和汽车厂商来承担。而如果并不符合自动驾驶系统的应用条件,驾驶员却强行使用自动驾驶系统,或者由于出现异常情况自动驾驶系统已提示驾驶员需要接手车辆操作系统,但是驾驶员没有接手,由此发生了交通事故,那驾驶员就应该担责。
但自动辅助驾驶不同,由于自动辅助驾驶仅仅是辅助驾驶员操作驾驶系统,驾驶员在使用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时,也应当履行注意义务并随时准备接管驾驶操作,并且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因自动辅助驾驶而使其责任有减免。
03非自动驾驶,司机仍需时刻注意
在此次事件中,蔚来汽车的自动驾驶级别仍应被认定属L2级别,即属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阶段,不能被评价为自动驾驶。根据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其中明确阐明了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蔚来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也不能被归属到智能网联汽车的范畴当中。
再看此次事故的焦点NOP,其全称为NavigateOnPilot,意为领航辅助功能,是蔚来在2020年推出的新功能。所谓“NOP”,蔚来官网称,在NOP功能开启后,驾驶者能够根据需求尽可能多的将权限交至车辆,让车辆根据导航路程进行自动接管驾驶。
据报道,在本次事故中,蔚来汽车的NOP领航处于开启状态。相比于特斯拉于2018年10月推送的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蔚来的NOP似乎更往前了一步。除了特斯拉适用的高速公路场景,蔚来还解锁了高精度地图覆盖下,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城市快速路场景。与其他L2级别的自动驾驶不同,蔚来汽车在成功开启NOP后,车辆可以在不需要驾驶员拨动转向拨杆的情况下,自主决策和执行车辆换道、并道。这也是为何蔚来在宣传时宣称自己属于L2.5级别,而不仅仅是L2。显然,这种状态下的辅助驾驶意味着为车辆让渡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也增加了驾驶风险。
由此可见,蔚来汽车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并非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注意义务,一旦发生交通肇事这种过失犯罪,可能难以要求汽车设计方或者生产者承担刑事责任。
↑资料图。图据东方IC
04事故车型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但是,如果蔚来对于其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设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一旦造成严重后果,那就可能触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并要为此承担责任。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保持权威性和独立性,防止受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方干扰,以避免当事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局面。就这次蔚来事件而言,查明车辆发生事故的原因,继而验证该车型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恐怕是此次调查的关键所在。
有不少网友反映,蔚来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蔚来产品为自动驾驶,也可能存在引诱、误导消费者的倾向。并且,对于驾驶员需要时刻保持的注意义务,以及将双手放在方向盘上的操作义务等未做显著提示,反而是刻意将提示内容放在宣传的底部并缩小字号。就此而言,这样的营销宣传有可能构成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虚假广告,是要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的。
基于目前的技术和交通环境,车企不应该以任何形式渲染自动驾驶,并将其作为营销噱头。2019年8月,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曾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表示“NIOPilot越来越上瘾,1点半会议结束出发,在自动辅助驾驶帮助下,放心地边吃东西边开车。”视频中清晰可见,沈斐在高速路段双手脱离方向盘。这明显有开着L2的车可以解放双手双脚的错误导向,这样的误导亦当被禁止,甚至受到处罚。
此外,蔚来汽车如果没有尽到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或相应的安全驾驶提示义务,由此造成消费者人身伤亡,还要承担民事上的侵权责任。特别是,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只要产品存在缺陷,无论生产者是否明知,均需要承担此责任。
05试错成本不应以生命为代价
在此次事故发生后,媒体还曝出蔚来工作人员私自接触事故车辆被传唤的消息,而蔚来予以了否认。如果查实私自接触事故车辆的蔚来工作人员是为了篡改或毁灭车辆数据,那么该行为直接违反了今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一旦查实,蔚来公司基于员工的雇主责任,需要对本起事故承担全部责任,涉案工作人员可能还会涉嫌妨害司法等刑事犯罪。
如今可谓是自动驾驶蓬勃发展的时代,自动驾驶与其他科技发展一样,需要不断探索实验,而创新和试验就会蕴含着失败的代价。无论是自动驾驶,抑或自动辅助驾驶,其背后的设计者在策略上要么勇敢激进,要么安全保守,可再保守的策略都离不开激进的研发。否则,就没有创新和发展可言。在自动驾驶技术继续前行的过程中,试错无疑还会发生,但这样沉重的代价恐怕不是一个个消费者能够承受得起的。因而,无论此次事故调查得出何等结论,自动驾驶的试错成本都不应该以消费者的生命为代价,这应该是技术发展的一个底线。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金泽刚(同济大学法学教授)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