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意见下发!福建全省域要基本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率先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

时间 • 2025-11-21 12:54:48
发展
融合
福建
两岸

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情况。

会上,中央台办副主任潘贤掌介绍,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亲,对台工作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的独特作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重大举措。

▲发布会现场

福建要率先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

据介绍,《意见》的制定,明确了福建在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中的定位、使命和任务,顺应了两岸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目标是在福建全省域基本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显现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重点是支持福建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先试作用,不断完善促进闽台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率先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持续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让台湾同胞充分感受到“融合有好处、闽台亲上亲”。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介绍,《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精神的重大举措。《意见》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突出以通促融、以会促融、以情促融,善用各方资源,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具体来说有三大方面、六个重点。

以通促融方面。一是适度超前开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构建立体式、综合性的对台通道枢纽,畅通闽台与大陆其他地区的连接通道,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二是进一步优化、加密福建沿海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客货运输航线,为两岸同胞的往来闽台和台胞在闽的停居留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宽松的环境,鼓励更多从未来过大陆的台湾同胞来闽走访交流,了解大陆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惠促融方面。一是在支持台胞来福建求学、研习、就业以及便利在地生活、扩大社会参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欢迎更多的台湾学生、教师、医师以及专业人士来福建,实现更精彩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理想。二是持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支持更多的台胞企业参与闽台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合作,特别是欢迎广大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来福建扎根发展,共享大陆发展机遇。

以情促融方面。一是深化闽台社会人士的人文交流合作,支持闽台两地的民间组织、智库以及宗教界等开展常态化交流,鼓励两岸同胞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的“朋友圈”和“事业圈”,促进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二是支持福建各地发挥各自对台交流合作优势,鼓励厦门、福州、金门、马祖深化融合发展,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发展,推动福建其他地区开展各具特色的两岸融合发展实践

丛亮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两岸关系发展和闽台融合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逐步推动出台实施系列配套的文件,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

闽台贸易额累计超1.4万亿元人民币

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表示,近年来,福建省始终牢记嘱托,坚决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扎实深入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福建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最活跃区域。每年在福建常态化举办以宗亲、乡亲、姻亲和民间信仰及历史文化为纽带的基层民间交流活动200多场,两岸最大的民间基层交流平台海峡论坛已经举办了15届,已累计吸引34万人次线下参与。海峡青年节受到两岸青年的热烈欢迎。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二是福建正成为两岸同胞最温馨家园。福建率先发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构建起较为系统完备的惠台利民政策体系,数万名台胞在闽创业、学习、生活、定居,向金门已经供水5周年,累计供水近3000万吨,现在保持每天2万多吨的供水。厦金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在金门民众中越发深入人心。平潭深入实施“一岛两窗三区”战略,结合落实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着力建设两岸同胞幸福宜居的共同家园。

三是福建已构建两岸人员往来最便捷通道。率先实现与台湾地区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盖,常态化开通17条海空航线,每周往返高峰时达430个航班,建立了由“小三通”海上航班、“大三通”客滚航线、空中直航航线组成的两岸最便捷最经济的海空立体通道。

四是福建正夯实两岸经贸紧密合作基础。全省现有台企超1万家,实际利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闽台贸易额累计超1.4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实际利用台资、新设台资企业数量均居大陆各省市前列,18个国家级两岸产业合作园区遍布全省,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等闽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进一步深化。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张寻责编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