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疫一线|邻里互助,这个小区自发成立了医护志愿服务队
近日,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街道办绿地468公馆一期小区内,由于封控在家,小区医务人员们自发组建了一期医护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的工作包括核酸登记与采集、小区院感防护、摸排小区就医需求、一线协调医疗救治等等。
期间,他们协助四川友谊医院外派的小区驻点医疗队,在社区的直接管理下开展工作,用行动缓解了封控下医疗资源的压力,用专业构建出小区疫情防控网。
▲468一期医护志愿服务队(部分成员合影)
那个双眼皮的核酸采样医生是我妈妈
“这是妈妈!辛苦了!妈妈。”11日,绿地468公馆一期小区核酸采样现场,6岁小女孩宁宁一眼就认出了面前的医务志愿者。问起宁宁是怎么认出妈妈的时候,宁宁说:“因为我看到妈妈的双眼皮了。”
▲四川省骨科医院急诊科路倩南给女儿宁宁采核酸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位志愿者是四川省骨科医院急诊科的路倩南,由于封控无法上班,她便加入了医护志愿服务队,协助完成核酸信息录入、核酸采集等工作。
就地成立院感防护小组
一边是疫情,一边是专业知识匮乏的小区志愿服务团队、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王燕主治医师作为医护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成立院感防护小组。
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对小区所有志愿者们进行“手卫生、防护服穿脱”等的培训。并且,她多次向大家强调“标准预防”的概念,强化志愿者、物业及社区工作人员的院感意识。
在社区志愿者、医护人员、小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468公馆一期小区成为成龙街道最早调整为低风险的小区之一。
分秒间帮助脱臼小女孩完成复位
9月7日,小区内一名小女孩在厨房发生意外,导致手肘脱臼,孩子母亲迅速联系社区志愿者申请外出就医,同时拨打了120。
事发后,孩子妈妈在小区大群里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在邻居和志愿者们的快速转发下,很快,小区驻点医生迅速赶来,友谊医院的缪阳立马帮忙继续联系其他医生。之后,温江美钰光华医疗美容部门诊部王宇医生等也迅速赶来。赶到后,王宇手法娴熟地把小女孩的手肘复位,看到孩子能抬手了,孩子妈妈哭出声来,她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温江美钰光华医疗美容部门诊部王宇医生现场帮脱臼小女孩复原手肘
医院式的院感管理、家庭医生式的就医服务、分级诊疗式的患者处置,小区医护志愿服务队与友谊医院驻点医疗队不光让小区有序科学防控,更减轻了封控下外部医疗资源的压力。
小区驻点医生告诉记者,作为小区的一员,作为成都的一员,她希望大家聚水成海,一起守护成都。
红星新闻记者戴佳佳图据受访者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