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势而上|贾康:公园城市建设要合理布局产业新赛道,抓住数字化创新

时间 • 2025-11-05 00:58:29
成都
公园
创新
发展
城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成都发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发起“城势而上”线上高端论坛第二季,17位来自国内顶级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4场“线上+线下”主题论坛中展开对话、分享观点,探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的公园城市奋进之路。

3月8日,第三场论坛聚焦“如何着力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展开对话。(点击进入专题)

著名经济学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就城市低碳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与未来城市发展契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贾康表示,城市的发展要有产业支撑,需要尽可能高水平的创业创新环境。在绿色低碳的发展取向上,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要合理布局产业新赛道,抓住数字化创新,发挥乘数放大效应,将城市的发展和宜居宜业环境友好示范效应不断扩展。

▲贾康

城市若想宜业,先要宜居、有人气

贾康表示,成都获批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实现新的发展进步的重大契机。

如何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贾康表示,一个城市若想营造优良的宜业环境,首先要有产业支撑,并不断提高创业创新环境。同时,一个城市若想宜业,先要宜居,要有人气。“因为人力资本对于城市发展不可或缺,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贾康表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意味着成都将特别注重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发展的匹配。生态环境好了,城市更宜居,能够更多地吸引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加入,才会使得城市的发展质量更高、后劲更足。

▲成都锦城湖

以制度创新带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潜力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公园城市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变?

贾康表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建议,成都可以进一步总结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战略规化设计,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和区域发展中的经验,同时要注意分析研究和警惕一些负面教训。

贾康表示,成都的发展和整个区域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是连为一体的。要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带出协调、绿色、开放发展的新局面,归宿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共享发展。

他提到,成都具有较好的城乡一体化和产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未来要在良性基础之上重新审视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集群需要匹配的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通盘发展战略设计,而把握好其中的重点。

在创新方面,贾康认为,成都有必要、也有可能在改革、发展、稳定结合推进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住自身特色,推进制度创新。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一步优化治理,解放生产力。应注重以制度创新,带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潜力充分发挥的更好局面。

紧抓数字化创新,发挥乘数放大效应

在谈及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数字经济如何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时,贾康表示,整个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以后,最典型的特征便是数字化大潮流汹涌澎湃、日新月异。抓住数字化潮流,对于实现现代化、推动成都宜业城市的发展,可起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作用。

贾康认为,公园城市建设中,成都已经有的产业集群、发展基础、配套条件,一定要紧紧抓住结合数字化创新,在这个方面发挥乘数放大效应,为成都的发展腾飞插上翅膀。

贾康特别提到,一个通盘的规划和制度创新龙头作用十分重要,要调动所有的发展潜力。从投资到消费的全链条中,一定要抓好作为源头要素的有效投资。支撑数字化经济新基建的发展,一定要抓住契机,引入新机制,如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引入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由此形成运用数字经济来支持全局发展的新局面。

贾康强调“守正创新”,认为“守正”的重要性,就是要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共性基本规律,认识尊重乃至敬畏市场的力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它应有的决定性作用。

“在数字经济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它的创业创新机制相对来说更适应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成都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巨大的潜力,为城市发展形成加速器。”贾康如是说。

▲成都超算中心

就正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成都而言,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中具备哪些优势?

对此,贾康表示,成都似乎与绿色低碳发展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成都已有的经验里就有田园式、公园式、园林式的概念,这些都是站在生态环保、绿色低碳视角上,追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成都需要调动辖区内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力量,去找到更好的发力点。同时,一定要注重进一步吸引人才,包括运用智库“外脑”,抓住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沿成果,从而形成合力,推进成都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升级版可持续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实习生杨艺琳

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