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这种螺千万别吃,一颗就可能致命!
炎炎夏日就快到了
烧烤、小龙虾、酱爆螺
也即将登陆夜宵餐盘
但是,如果碰到下面这种螺
您可千万不要尝试
它就是织纹螺
每年的4月-9月是其旺汛期
那么
什么是织纹螺?
该怎么识别它?
它的毒性有多强呢?
多人曾因销售织纹螺被抓
早在2012年,国家原卫生部2012年公告(2012年第13号)中就明令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避免因食用织纹螺引起中毒,也发出了风险警示。
1.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2.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自行催吐,并到医院就诊。
3.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拨打12331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
但是,近些年,仍然有不少非法分子在销售织纹螺,并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浙江宁波
2021年10月,浙江宁波的傅某以每份120元的价格售出400余份织纹螺,两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达4万多元。傅某知法犯法,被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法院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傅某有期徒刑8个月,并支付销售所得价款10倍的惩罚性赔偿金40万元。
浙江玉环
2021年3月,浙江省玉环市清港镇的郑某以4795元的价格购买了68.5千克织纹螺,并将它们加工成菜品,在龙虾店售卖给相熟的客人。被抓时,郑某累计销售了50千克织纹螺,销售金额5000元,获利1500元,剩余的18.5千克织纹螺被查扣。2021年3月,玉环市检察院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对郑某提起公诉。法院判处郑某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福建莆田
2018年5月,福建省莆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涵江分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水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场所开展织纹螺等贝类产品清查行动,并在一水产品批发市场当场发现2家有销售织纹螺,共计15公斤,两家摊贩被立案调查。
之所以销售织纹螺属于违法行为,是因为其强大的毒性。近些年,多地发生过多起因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2015年5月,福建省莆田市一2岁男童吃织纹螺后中毒,导致其脑部和全身各脏器功能衰竭。2012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经济开发区和瑞安市先后有8人因食用织纹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1名51岁的妇女经抢救无效死亡。2005年7月14日,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渔民陈某食用织纹螺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如何识别织纹螺?
织纹螺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另外,其壳面常具有1到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螺口处呈白色,表面常交织成格子状或布纹状而得名“织纹螺”。
据统计,织纹螺科全世界约有400种,中国沿海有多达60余种。
据《中国动物图谱》记载,我国沿海常见的织纹螺有1个属12个种;《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记载的织纹螺有2个属30个种。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织纹螺种类不超过20种,按是否带毒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有毒织纹螺,第二类为无毒织纹螺,第三类为季节性有毒织纹螺。
第一类主要有光织纹螺、正织纹螺和节织纹螺。光织纹螺和正织纹螺常年有毒且毒素含量高;节织纹螺虽然有毒但大多数情况毒素含量较低。
第二类较常见的有纵肋织纹螺、习见织纹螺和胆形织纹螺等。它们一般生活在潮间带至数米深的泥沙质海底,目前为止尚未检测出毒性,也无有毒或中毒的报道。
第三类主要有方格织纹螺、西格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疣织纹螺、花织纹螺、素面织纹螺和橡子织纹螺等。此类织纹螺在潮间带和潮下带均有分布,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无毒,但因季节和栖息地不同有时会有毒。
织纹螺毒性有多强?
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富集了一些神经麻醉毒素。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虽然织纹螺高度的抵抗性能使其自身免受毒素侵害,但这些毒素会在其体内堆积下来,人一旦不小心食用,就可能会产生危害。
织纹螺的螺肉内积聚的毒素量很大,所以只要吃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轻者也会引起头晕、口吐、手指麻木等症状的发生。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小编还要提醒一下大家:
??织纹螺杀伤力大,尚无特效解毒药!可千万不要以身试险啊,如果您织纹螺中毒了,应当立即自行催吐!
最后
提醒大家
为了避免误食这些有毒的“螺丝”
最好去大型的商超或者
正规的农贸市场
购买可以食用的螺类
且在烹饪时进行充分加热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科普中国
编辑|仪修稷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