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三无”孤残人员十余载,这位白衣天使希望“长不大的孩子”们能活得有尊严

时间 • 2025-11-14 16:22:16
休养
孩子
他们

7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民政领域党员代表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与记者见面交流。

照顾福利院里的孤残人员十多年,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程静至今义无反顾,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主要收养的是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转入的14周岁以上、无生活能力、无就读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精神发育迟滞、肢体残疾的“三无”孤残人员。他们在福利院被称为休养员,程静和同事们的日常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围绕这些残疾休养员服务,包括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照料等。

▲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程静

2003年,程静从护理专业毕业。进入单位,她第一次独立值夜班巡视病房时,推开一个房间的门,一股臭味扑面而来。那是一个休养员大便了,还抹了身上、床上、墙上到处都是。

程静看到那一幕愣了半分钟,随后她才想起赶紧给他洗澡,把床铺、墙上收拾干净。后来一整夜,程静觉得自己身上弥漫着一股臭味,脑子里一直在不停地问自己:“我才19岁,这就是我的工作吗?我以后就要过这样的人生了吗?”

程静说,自己不敢想下去,甚至产生了想要离开这个地方的念头。于是她带着犹豫和纠结的情绪过了一个周末。周一时,程静心事重重地去上班,没想到那个程静清洗干净的休养员远远地看见她,就冲着她大声地喊:“阿姨来了,阿姨好!”

“我当时一下子就乐了,紧接着一种夹杂着辛酸与怜爱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程静说,当时院里的护士长听说这件事以后特意找她聊天。“小静,咱们的休养员确实特殊,你别看他们有的长得人高马大,可是他们都是孩子的思维,对他们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离不开我们。”

“的确,为一个孩子清洗满身的屎尿有什么难为情的,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何况他们也不是有意这样,是因为他们的智商确实相当于几岁的孩子。”程静说,老护士长不仅传授给了她护理技能,还用言行教会了自己要用怎样的心去对待这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渐渐地,她掌握了给他们喂饭的技巧,也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哄着他们吃药,也会熟练地给他们洗澡,成为了民政系统里的一名白衣天使。

程静说,身为党员,奉献是一种责任,身为护士,付出是一种习惯。党员与护士身份的融合就是一种荣耀。“我们是这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的亲人,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活得好,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程静一直在残疾休养员护理岗位的第一线工作。

“在我担任休养区护士长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休养员’的服务理念,努力把这些‘折翼的天使’照顾好、守护好、陪伴好,就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